BioTianfu 资讯|成都高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试首选地!

发布日期:2023-09-08 总浏览:1157

       四川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集聚,产业体系较为完善,产业基础雄厚。如何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更好地发挥优势?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中试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也是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器”,是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本”走向“货架”的关键环节。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中试平台发展,成都高新区责无旁贷。

     “ 四川高校院所多,创新人才集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为成都高新区大力发展中试平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大力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和“岷山行动”计划,构建良好的“中试+”生态,加速形成“中试为核、三端发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新优势、增添新动能,为进一步破题成都科技创新工作“一号工程”贡献高新力量。

       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抓住科技成果转化痛点, 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和培育未来产业赛道,总投资1亿元的集成电路先进封测中试研发平台、总投资1.5亿元的生物治疗中试平台等24家中试平台全面投运,总投资约13亿元的功率半导体中试研发平台等8个中试平台加快建设,聚焦车载智能系统、新材料等规划布局11个中试平台……科技创新之花正加速结出“产业之果”。

image.png

摄影 陈伯全


       强筋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试首选地

       数据显示,科技成果经过中试验证,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而未经中试验证,产业化成功率只有30%。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中试平台不仅能聚集人才和项目,帮助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更能赋能产业,提升现有产业能级,孵化未来产业。

       7月28日至8月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惊艳全球。

       聚光灯下的成都,闪耀着大运会科技实力和创新活力的光彩。借由大运会平台,众多成都高新区的科技企业、科技产品得到推广——川大呼吸式捕蚊机便是其中之一,这项最新科技创新产品已正式量产并在大运村投入使用。

       川大呼吸式捕蚊机技术能够顺利从“书架”到“货架”,得益于成都高新区智能硬件中试平台为其提供的中试熟化“一站式”服务。这也是成都高新区深化中试平台打造,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的生动缩影。

image.png

摄影 simon


       2022年,成都高新区在科技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三,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20%。

       生物医药产业在成都高新区展现出的蓬勃活力和强劲动力源于该领域中试平台的布局,这是成都高新区于2023年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新建20个产业突破型和产业培育型中试平台、服务1000个中试项目、实现200个创新产品上市、孵化1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底气和支撑所在。

       中试平台建设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各地政策普遍聚焦设备补贴、运营补贴,支持力度有限,企业建设意愿不强。成都高新区突破传统招商引资思维,充分考虑中试平台产业生态带动效应,出台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试十条’政策。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


     “中试十条”政策

       从载体支持、设备补贴、服务补贴、贷款贴息、孵化支持、人才保障等方面,给予中试平台5年最高5000万元支持,重大项目可“一事一议”予以突破,从项目支持、使用补贴等方面,给予中试项目5年最高1000万元支持,帮助中试平台做优客户生态。设立50亿元中试平台建设基金投向中试平台,进一步降低企业资金压力。

image.png

图源 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办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区开创性地提出“瓦特式人才+市场化投资运营+科创团队”中试平台建设模式。另外,中试平台还需聚焦产业细分领域,链接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及成果。

     “瓦特式”核心人才

       即指具备科研思维的工程师,能链接科学与工业、技术与生产。同时要有市场化投资主体,如资金、产业链等资源丰富的链主企业、专业机构、科技园区等,且地方国有平台公司参股不超过50%。

image.png


       这种新型运作模式帮助成都高新区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不同职责,使得中试平台的生存能力大幅提升。万应微电子打造了西部地区首个先进封测中试平台,其领军人物有近三十年国内外先进封装技术研发经历,成立之初即获得3000万元市场投资,平台投运一个多月顺利签订600余万元订单,联合29所、44所等开展转化项目合作。

       释活力,实施岷山行动筑造“科创高峰”

       如何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破冰,释放高校院所创新活力,成都高新区也一直在大胆探索创新。

       2021年初,为进一步激活区域创新活力,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实施“岷山行动”计划,明确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聚焦成都高新区主导产业,通过揭榜挂帅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为揭榜团队提供初创资金、科研载体、企业孵化等支持和服务。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打造,“岷山行动”发布的3批需求榜单已吸引超过200个团队申报,11个团队成功揭榜。随着一批机构、企业的落地扎根,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发展也有了新动力源。

       截至目前:

       • 已聚集雷宪章院士、苏东林院士、黄维院士等技术专家、产业专家各类全职人员308人;

       • 揭榜团队已申请知识产权143项,已建成公共技术平台9个,形成各类产品13项;

       • 功率半导体、微电子先进封测、电磁环境适应、臻愈生物等四个团队已获融资1亿元;

          ……


image.png


       位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的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是新型研发机构成都岷山细胞工程技术研究院的运营实体。在入选“岷山行动”计划首批项目后,该公司在成都高新区提供的资金政策支持下,迅速汇集国内外的免疫细胞、干细胞和基因编辑等领域的知名技术和临床专家,组成核心团队。

       • 目前研究院旗下的首个孵化公司已与国内头部投资机构达成协议,完成首轮融资。

       • 研究院多个新型免疫细胞治疗产品正按中外双报的策略推进、多个免疫治疗产品获得临床伦理批件,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IIT)已表现出令人振奋的治疗效果。其中一项临床研究已产生国际影响力,吸引了一位英国病人来国内治疗,目前正在跟临床医生沟通治疗细节。

       以前项目多以科学家兴趣为主,以在科学上的创新和突破为主要考虑,但从产业的角度,也许在10个项目中,能产业化并解决临床问题的有1个就很不错了,而我们这类研究院是从立项开始就邀请相关科学家、产业专家,从临床问题出发,保证每个项目都有比较高的可行性和可转化性,希望从源头上解决科研项目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方向的问题。

——赛恩吉诺董事长杨寒朔教授


image.png

摄影 曹省利


       其实,揭榜项目有序推进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的科创活力正在被持续激活。按照计划,到2025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产业领军等各类人才10000人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6000人以上,建设公共技术平台50家以上,孵化引进科技创新企业300家以上,其中估值不低于1亿元的企业50家以上,探索解决科学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难题。

       优生态,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如何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实现新的突破,如何让更多“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畅通“最后一公里”尤为重要。

       纵观全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众多城市都已将目光投向中试,打造各行业的中试平台。与众不同的是,成都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中试+”生态理念。

       2023年3月6日,成都高新区举办“中试+”生态大会,联合北大、清华、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技术西南转移中心、天府新谷、高科集团、创新工场、极米科技等12家单位,签约共建“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联合倡议,积极营造“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北大和清华不仅是“中试+”生态理念的倡导者,还是中试平台的建设者。今年,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清华芯华创新中心相继落地成都高新区。

       • 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将联合链主企业等共同发起成立概念验证中心,开展创新药、先进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

       • 清华芯华创新中心联合高投集团将投资2亿元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研发验证平台,助力新能源、光伏、航天军工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

image.png


       活动现场揭牌首个“中试+”生态园区,为首批认定中试平台授牌,并向首批入驻中试平台交付钥匙。“中试+”生态大会上揭牌的智能硬件中试生态园目前已正式投运。该生态园区由高科集团岷山公司作为专业成果转化公司负责运营。

       该园区涵盖研发设计、概念验证、中试制造、实训中心、孵化服务等全链条中试服务载体,并配备了宿舍、食堂、运动健身等生活服务设施,正成为成都高新区中试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目前已入驻高新蜂鸟、智敏芯、屿西半导体、华兴汇明、超纯应用材料等企业,基本实现了‘开园即满园’的良好开局。

——高科集团相关负责人


image.png

摄影 蒋光丛


       成都高新区鼓励中试平台构建“中试+投资+孵化”的运营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中试熟化、专业孵化和天使投资等一站式服务,做强中试支撑成果转化核心功能。同时,鼓励中试平台构建“研发+中试+应用场景”的创新生态,向前延伸链接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研发供给端,向后延伸拓展龙头企业、央企国企等成果转化的应用场景,营造中试促进成果转化良好氛围。

       入驻“中试+”生态园区的首个中试平台——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

       建立了一楼中试、二楼孵化的就近转化模式,配套设立1亿元投资基金,联合电子科大、重庆大学等全力推动成果转化,目前储备拟验证转化项目15个。


image.png

摄影  杨兴钊


       未来,成都高新区,
将加速打造人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有机生态,按照“一个园区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理念,积极打造总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的细分产业科创园区,集成创新孵化、中试加速、产业服务等功能,叠加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来源:成都高新、成都日报


>> END <<


  • 天府生命科技园

    电话:028-85311525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

    电话:028-63918917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

    电话:028-85326166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三期

    电话:028-86058168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西侧

天府生命科技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