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3年2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生物医药领域悄然诞生。天府生命科技园园区企业成都维瑾柏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瑾生物”)的美国和中国香港子公司共同获得了名为Resimmune®(项目代码VG712)的一款原创生物新药的全球独家商业开发权,也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批准。
VG712,这种针对T细胞CD3位点的抗体结合域片段,与改造后的白喉毒素融合,形成了一款独特的免疫毒素融合蛋白。它能够与T细胞特异性结合后被细胞内吞,在胞内释放毒素抑制蛋白合成,从而特异性杀死T细胞。
目前,VG712已被视为最有希望实现T淋巴细胞功能重启的药物。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前沿进展,记者近期走访了维瑾生物,并采访了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高级副总裁胡怀忠博士,深入了解了公司的发展理念和未来规划。
胡怀忠博士拥有丰富的药物发现、早期开发和临床转化经验。他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荷兰Utrecht大学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并在华西医科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外,他还是一名美国认证毒理学家,曾任科文斯毒理学家和临床前开发总监,以及北京康辰药业研究院院长。
1.专注免疫性疾病的创新药物
获VG712全球独家商业开发权
维瑾生物于2022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免疫领域原创生物新药开发的企业。公司的总部设立在新加坡,成都作为研发基地。在采访中胡怀忠表示,公司总部设立在新加坡,主要是为了应对全球竞争的格局。
他指出:“新药的开发是一场国际竞争,如果我们开发的新药在国际上没有独特性和领先性,那它就不值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去开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在美国、中国香港和成都设立了子公司,美国公司专注于美国的临床实验,中国香港公司计划成立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都公司主要负责药品的工艺开发、药品生产,药品生产后将被运往全球各地进行临床实验。同时,也要在国内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
公司目前主要针对人体免疫性疾病,开发VG712。这是一款在NIH研发的原创新药,可以清除并重启T细胞功能。T细胞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如果T细胞功能异常,会导致恶性肿瘤、移植排斥、艾滋病、自身免疫疾病等问题。通过重启T细胞功能,可以使肿瘤消退、延缓生命、清除潜伏病毒库和致病细胞,从而逆转病情。
目前,市场上已上市的药物无法真正实现T细胞功能重启。维瑾生物拥有VG712在肿瘤、器官移植、CAR-T细胞治疗清淋、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的全球独家商业开发权。公司正积极推进多个适应症领域的研究,力求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悉,VG712已在美国完成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Ⅰ期临床研究,获得美国FDA快速审评资格,公司预计在2028年提交产品的全球上市申请,随后多个适应症将陆续提交上市申请。
据悉,就在前不久的5月,维瑾生物的全资美国子公司(Virogen Biotechnology Inc)刚刚宣布与美国莫菲特癌症中心(Moffitt Cancer Center)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瞄准前沿技术创新及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临床研究、创新疗法等方面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维瑾生物VG712的研发进程,共同开发VG712在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TIL)治疗中的清淋临床应用。以满足肿瘤患者在免疫疗法领域的迫切需求,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
2.推进多适应症领域的研究
将在多个重大疾病领域带来突破
胡怀忠在采访中表示,公司的短期目标是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晚期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希望,延长他们的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公司在小鼠实验中已显示出显著疗效,希望能为那些目前无药可用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在肾脏移植领域,公司通过临床试验,致力于用VG712替代现有的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方法,从而减少治疗的副作用,并提升临床疗效。同样,在CAR-T细胞治疗的清淋阶段,公司希望以更安全的免疫毒素VG712替代现有的化疗药物,扩大治疗人群并减少毒副作用。
创新药物VG712有哪些优势呢?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维瑾生物的创新药在多个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例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T细胞的异常活动会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维瑾生物的新药能够调控T细胞活性,提供创新的治疗途径。
在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方面,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接受包括肾脏、心脏、肝脏、胰腺、肺和小肠等器官移植,这些患者普遍面临由于T细胞引起的急性排斥反应。维瑾生物的新药在减轻排斥反应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就目前公司研究涉及多个领域来看,针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公司计划在美国进行II期确证性临床试验,以验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肾脏移植领域,科罗拉多大学的I期临床试验旨在探索药物在肾脏移植中的应用;在CAR-T细胞清淋领域,公司正在开展相关实验,以优化CAR-T细胞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对于骨髓和干细胞移植后的GvHD,公司预计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试验。
展望未来,预计最早上市的核心适应症可能是CAR-T清淋或GvHD,时间大约在两三年内。如果成功上市,VG712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在CAR-T细胞治疗的清淋、器官和骨髓移植领域,为那些目前无药可治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3.创业的坚持
在免疫领域的雄心壮志
尽管公司在2022年才正式成立,乍看之下是一家新公司,但实际上,三位联合创始人在相关领域已经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胡怀忠在回忆公司成立的初衷时提到,联合创始人胡勤学拥有两个原创研究项目,这两个项目从一开始就被纳入公司的研发计划中。
此外,胡怀忠在博士后期间研发了VG712的原型分子。当VG712以足够高的剂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时,可以清除绝大多数的T细胞,包括血液和组织中的T细胞。
“以前的药物都无法达到这个效果,所以从1994年到1997年,我在研究这个药物时,就知道它有多么出色。”
从实验室到临床,VG712的开发一步一个脚印。在一期临床试验中,共有24名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参与,其中4名患者完全缓解,且在接下来的5年内无肿瘤复发,达到了临床治愈的标准。另有5名患者部分缓解。显示出该药物的显著疗效。基于这些成果,FDA授予该药物的快速审评资格。
“我们三位创始人都在新药开发和企业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信有能力创办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尽管疫情带来了诸多挑战,他们依然坚定地推进公司的发展。
胡怀忠表示,“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国际化竞争的理念,开发真正有竞争力的药品,就能克服这些困难。”
目前,公司团队约有30人,负责药物生产、临床前动物实验、临床方案撰写、与FDA对接及临床试验准备等多项工作。尽管人手有限,但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谈到创业,胡怀忠感触颇多:创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决心和专注。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三位创始人放弃了在大企业中的高薪职位,背水一战,全身心投入到新药开发中。“做新药开发是一项艰难但值得的事业,”胡怀忠总结道,“必须坚定信念,不动摇,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
4.国内新药研发的崛起:挑战与机遇
胡怀忠在回顾自己2015年回国时的情景时,感慨道:“那时,中国的新药研发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质量还是规模,都难以与国外相比。
然而,近年来,国内的新药研发行业迅速崛起,许多新成立的创业公司表现出色,行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胡怀忠进一步指出,近年来,中国的生物医药新药研发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尽管如此,真正的原始创新药物在目前仍然稀缺。”
他解释道,“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创新药物源自大学教授和研究员的实验室,而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他看来,真正的原始创新需要从零到一的突破,而不仅仅是从一到一百的改进。这就要求研发人员具备更多的基础研究和早期创新能力,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提到新药研发的困难和挑战,胡怀忠坦言,这些挑战贯穿于研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如何进行药物分子的连接与优化。“我们花了大约六七年的时间,才将第一个分子优化至理想状态,从最初的化学交联蛋白到通过DNA重组技术生产的单分子药物。这个过程既漫长又艰难,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生产环节,他们同样面临重重困难。“我们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解决了工业化生产的问题。”胡怀忠说道。接下来是临床试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如何看待“创新”?
谈及创新,胡怀忠分享了他的心得:“你问我什么是创新,其实我们当时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在做创新,而是在不断实验和改进。确定好了研发管线之后,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自主创新。”
他还提到了自己的导师,称其为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的老师在几十年里专注于一个项目,令人敬佩。当然,项目能够走到今天,离不开早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当前公司团队的共同努力。
总的来说,研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推动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将一个创意转化为实际可用的药物,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胡怀忠总结道:“创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决心和专注。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努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
5.国际合作与未来规划
近两年,公司在成都致力于新药研发,胡怀忠也深刻感受到成都尤其是高新区生物医药环境的飞速发展。
“成都的生物医药环境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步,通过政府的支持、规模效应和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随着设施和政策的不断完善、人才的持续培养和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成都有望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自2008年以来,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一直在稳步前进。天府生命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作为亲身参与者,我见证了天府生命科技园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在他看来,目前,天府生命科技园园区的发展超出预期,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迅速形成了规模效应。
胡怀忠表示,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前景广阔,“我们也将继续努力,推动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据悉,公司已完成了种子轮和天使轮的融资。目前,维瑾生物正在进行A轮融资,希望能尽快筹集到更多资金,以推动临床试验的开展。
公司计划尽早启动临床试验,并在2025年中期在纳斯达克或港股市场进行IPO。
展望未来,公司正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和未来的规划。维瑾生物计划在美国进行肾脏移植实验,并在科罗拉多大学肾脏移植中心开展一期临床试验。
胡怀忠的研究表明,新开发的免疫毒素在清除T细胞方面效果显著优于现有的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科罗拉多大学的布鲁斯·卡普兰教授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了极大兴趣,并将参与临床试验。
目前,公司的VG712已在国内完成生产,并经过严格的比对,证明在中国生产的药物与在美国生产的药物高度类似。
公司正积极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请多个适应症的临床试验。通过这些国际合作和未来规划,相信维瑾生物能够在全球舞台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除园区图片外,以上图片均来源自: virogenbio(维瑾生物官方公众号)
BioTianfu
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按照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标准,持续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探索优化产业服务体系,在天府生命科技园和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涵盖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3大类14项专业服务,包含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19大类40项共性服务,通过一站式服务赋能园区企业,让入驻的企业充分释放创新源动力。
天府生命科技园位于成都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占地面积111亩,总建筑面积22万㎡,于2010年正式启用。定位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主要聚焦创新生物制剂、化学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细胞治疗、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是西部地区乃至中国的标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一,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医药类园区代表,天府生命科技园已成为中国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目前由一期、二期两个园区组成,三期正在建设中。一期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占地面积167亩,总建筑面积29.4万㎡,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作为成都市与四川大学校地合作的核心项目,定位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极核和策源地,聚焦前沿医学、精准医疗、智慧健康和医疗美容等跨界融合的新业态,重在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已引进华西医院国家级平台项目“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和“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引入14个四川大学教授成果转化创办企业,包含赜灵生物、奥睿药业等5个“PI+上市公司”合作模式项目;已引入世界500强企业项目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项目倍特药业研发中心。
二期项目毗邻一期,占地面积135亩,总建筑面积30.34万㎡。定位打造“BT+IT”融合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药器械销售流通四大方向,完善建设集创新研发、产业聚集、场景展示、科创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生态体系,于2023年11月投运。目前已确定落地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研转化项目及生物医药大科学装置平台。
三期项目正在策划设计中,占地面积约186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0万㎡,定位打造天府锦城实验室核心承载区,预计2025年投运。
截至目前,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已成功培育成都先导、海创药业、康诺亚、圣诺科肽母公司4家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潜在)企业,21家瞪羚企业,13家雏鹰企业,21家“专精特新”企业以及58家高新技术企业。
>> END <<
天府生命科技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