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Tianfu 资讯|为聚集百万人才 成都高新区这样发力

发布日期:2024-03-06 总浏览:571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高质量人才则是推动创新的关键支撑

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

产业将如何完成“筑巢引凤”呢?

近日

四川日报刊登报道

《成都高新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支撑

聚集百万人才 他们这样发力》

image.png

其中位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首批“岷山行动”计划揭榜团队之一的

项目企业“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以及四川大学教授成果转化创办的代表企业

“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受到了媒体关注

快一起去看看吧

       报道正文如下

       近期,成都高新区好消息频传——

       天府绛溪实验室先进计算前沿研究中心面向“认知智能”和“边缘协同”两大场景,首次发布6项科技成果。此前,作为成都高新区首批“岷山行动”计划揭榜团队之一,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3D-HSP)投入临床应用,已覆盖全国15个省(区、市)……

       众多创新成果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人才驱动。

       人才是第一资源。2022年以来,成都高新区针对领军人才引进,陆续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并提出“2025年汇聚各类人才总量达100万人”目标。

       目标如何实现?日前举行的成都高新区2024年工作会议将今年确定为“服务全面提升年”,通过优化人才“引育留用”服务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支撑。

image.png
image.png


       看驱动

       超80万人才和94%的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

       胡润研究院《2023全球独角兽榜》中,成都10家上榜企业有7家来自成都高新区。

       独角兽企业是区域经济表现的一面镜子,也是高端人才流动的风向标。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汇聚各类人才超80万人,为该区带来60%以上的上市企业、94%的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人才引擎驱动创新发展动能澎湃。

       动能体现在新型研发机构上。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高新区合作共建的以产业孵化为核心的新型综合研发机构,采用人才团队控股模式运营,不少科研成果已获市场订单。包括该研究院在内,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孵化的“揭榜挂帅”项目已达15个,申请知识产权213项;聚集业内顶尖科学家和人才353人,半数以上团队获融资超亿元。

image.png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

位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


       动能也体现在量的突破上。

       高新技术企业是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万家,其中成都高新区有4781家,占全省总数超四分之一。

       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说,得益于多方合作,去年成都高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400亿元。

企业则更有体会。

       致力于“智慧停车”的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8年,产品已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市场份额领先。“天府峨眉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公司创始人陈诚表示,成都人才集聚效应正不断凸现,这对主要依靠人才、智慧和技术推动的数字经济产业而言,“吸引力很大”。

       看需求

       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龙年伊始,多地将“新春第一会”聚焦在提升营商环境上,拓宽汇智聚才新路径。

       经营主体、高学历人才的“用脚投票”,是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2月中旬,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迁址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正式更名为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还将带动至少5家上下游企业落户。

       数据显示,去年成都高新区新增企业3.8万户、同比增长5.0%。

       另一个衡量指标则是人才尤其是高学历人才的增量。

       2023年,成都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200亿元,引进重大项目及高能级项目36个,其中百亿级项目4个;同时,新增市级及以上人才超300人。

       有专家认为,随着人才在全球竞争中的作用的凸显,掌握新一轮前沿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主动权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2月22日,四川与西门子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众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2013年,西门子全球第二家数字化工厂落户成都高新区,目前工厂正进行四期扩建。科技的加速创新、各学科间的交叉整合,使得产业急需大量具有未来视野的数字化创新人才和数字化应用人才。

       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不言而喻。四川新能源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川天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汪兰海说,今年将重点引进优质专业人才,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开拓新市场。

       看支撑

       将全面优化服务体系,厚植领军人才集聚优势

       人才流向影响城市走向,人才层次决定产业高度——共识下,全国各地都在加快行动吸引人才。

       “好的政策有助于企业招揽人才。”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黎瑜琳说,自去年参加2023年成都高新区领军人才政策解读暨领军人才急需岗位发布会后,公司去北上广深招聘时底气更足了,部分新项目提前排上日程。

       急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急需产业创新领军人才最高2000万元支持;给予3年、每年最高500万元人才补贴……天府绛溪实验室执行主任杨建宇说,结合成都高新区“真金白银”的揽才政策,实验室正有规划、有针对性地引进国际顶尖人才。

       成都高新区2024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优化服务体系,厚植领军人才集聚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

       什么是好的服务?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陈俐娟认为:“政府听得进建议,有执行力。”

       为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成都高新区于2020年启动“产业教授”计划,支持全球前200强高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教授在区内创业,并匹配相应补贴和奖励。“这个创新举措很实在,如果申报条件放宽点会更好。”一次人才座谈会上,陈俐娟提出建议。

       建议很快转化为机制。最新发布的“产业教授”选聘通知里,潜在独角兽企业等新指标被纳入,包括陈俐娟在内的45人完成申报,数量大幅提升——此前,已有3批共50名“产业教授”获得创业支持。

image.png

“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位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


       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还有更多举措。成都高新区正联合第三方平台绘制领军人才地图,聚焦主导产业链进行全球“扫描”,目前已初筛出600余名所需人才,下一步将缩小范围、精准链接。人才智能服务方面,去年上线的“金熊猫人才通”在线服务平台即将升级迭代,将实现人才政务服务、生活权益“线上+线下”一码通办。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持续举办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强化人才梯度培育,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

       延伸阅读


       成都高新区推出60条举措,聚焦创新

       让数字营商环境“升级”

       3月1日,《成都高新区2024年打造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工作方案》发布。《工作方案》聚焦提升营商服务平台化、智慧化、增值化、专业化水平,推出60条举措。

       《工作方案》对标上海、浙江、深圳等城市的数字营商环境建设先进经验,并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需求,以“4+1+1”为总体架构,涵盖6个方面、27个项目、60条具体措施,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升级”是关键词。成都高新区将依托“一键回应”,升级高效回应企业诉求的“总客服”,提升对企业诉求、纠纷等的响应、回应和化解能力;依托“一网通享”,升级打造服务总平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

       “创新”是重点。“数字转型、数字技术赋能是最大亮点。”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创新打造“智问智办”系统,将运用AI大模型技术,聚焦企业群众需求和问题,推出“零提交、零跑路”清单;创新提出“七个画像”精准服务,锁定“政策”“载体”“金融”等7个方面,实现政策兑现、场所供应、企业融资提速。

       《工作方案》还提出营造数字经济产业营商环境,聚焦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在集成电路产业“一站式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增值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增值服务等方面制定措施、完善配套,打造差异化产业营商环境。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出台并落实系列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评估评价体系,连续三年发布营商环境指数。今年,该区将围绕“服务全面提升”,深化对接“蓉易+”系列服务品牌,提升“一网通办”易用性和满意度,力争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比例提升至25%,政策性信贷产品放款金额突破120亿元。

来源:成都高新2024年3月5日《四川日报》10版


       BioTianfu

       高投生物医药园公司按照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标准,持续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探索优化产业服务体系,在天府生命科技园和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涵盖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3大类14项专业服务,包含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19大类40项共性服务,通过一站式服务赋能园区企业,让入驻的企业充分释放创新源动力。

       天府生命科技园位于成都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占地面积111亩,总建筑面积22万㎡,于2010年正式启用。定位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主要聚焦创新生物制剂、化学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细胞治疗、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是西部地区乃至中国的标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一,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医药类园区代表,天府生命科技园已成为中国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截至目前,高投生物医药园公司已成功培育成都先导、海创药业、康诺亚、圣诺科肽母公司4家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潜在)企业,17家瞪羚企业,13家雏鹰企业,23家“专精特新”企业以及58家高新技术企业。


>> END <<


  • 天府生命科技园

    电话:028-85311525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

    电话:028-63918917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

    电话:028-85326166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

  •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三期

    电话:028-86058168

    地址:成都市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西侧

天府生命科技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