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网在2022医疗科技世界峰会上公布了 “2022年度最具创新性医疗科技产品TOP100” 我园区企业万众一芯成功入选 “最佳智能制造与新材料技术产品/解决方案”
“Find”寓意生命健康领域发现与探索的历程,也指代被发现的推动现代医疗变革的创新产品。该奖项采用AFIC-12Ps评估模型,对参选医疗科技产品/解决方案在应用价值、驱动支持、创新迭代、互动传播四个维度共12个指标的年度表现进行加权打分评选。
“医疗x时代”的来临,不仅促进了医疗行业的多领域融合发展,也推动了医疗产业的创新模式变革。源发创新成为技术迭代与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万众一芯将持续源头创新,为分子诊断贡献“芯”力量。
近日 工信部公示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其中四川企业上榜绿色工厂37家 绿色设计产品8个、绿色工业园区3个 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 我园区企业 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功入围绿色工厂名单
绿色制造名单活动是由国家工信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领相关领域工业绿色转型而组织开展的全国性评选活动。评选经申报单位自评、第三方评价机构现场评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估确认以及专家论证、公示等严格程序确定,是国家工信部针对符合“绿色发展”企业给出的权威认定,活动包括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评选项目。
绿色工厂要求对企业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国家2018年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显示,绿色工厂就是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也就是说,能够拿到“绿色制造”这一国字号荣誉的企业,意味着倍特药业在绿色制造方面,已经是国内同行的模范生,甚至是尖子生。
近年来,成都积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未来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制造业向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制造方向发展,让绿色成为雪山成都最动人的色彩。
小天来报~ 近日,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年度峰会落幕 园区企业四川升和药业获 “守法诚信企业” 年度中华民族医药优秀品牌企业两项殊荣 会议以“新开局 新动能—助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聚焦中药发展、创新药研发等医药行业热点领域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系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国家级社团组织,由全国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药连锁、中药材、医疗器械、医院、制药器械、药包材、健康服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各地医药商协会共同组成的社会团体,商会以振兴中华民族医药事业为己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国家行业法规政策,引导医药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医药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愿升和药业 在医药行业的发展进程中 秉承企业使命、不断创新探索 以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升级 引领医药行业阔步前行
好消息! 日前,“首届精准医学产业知识产权 运营与创新转化论坛”在成都举行 我园区 “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精准医学产业中心” 获正式授牌
位置: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该中心是为贯彻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设相关部署,落实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由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依托国家级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布局建设的首个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对构建完善四川省精准医学领域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机制与创新服务生态,加速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促进精准医学产业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已于去年揭牌,并入驻成都前沿医学中心,联合全国20多家共建单位共同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共享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收益。此次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精准医学产业中心的组建,也将对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开展知识产权集中运营,整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的专利技术,综合集成为系统解决方案,构建“政医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随后,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等8家单位共同签约共建“华西精准医学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通过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同推进精准医学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和创新转化。
随后,华西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四川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等8家单位共同签约共建“华西精准医学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通过优势互补、协同联动,共同推进精准医学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和创新转化。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简介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目前由一期、二期两个园区组成,三期正在建设中。一期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占地面积167亩,总建筑面积29.4万㎡,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作为四川大学与成都高新区的校地合作项目,定位为成都前沿医学创新发展的新极核和策源地,聚焦前沿医学、精准医疗、智慧健康和医疗美容等跨界融合的新业态,重在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已引进华西医院国家级平台项目“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和“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以“上市公司+PI”的模式引入14个四川大学教授成果转化创办的企业,引入14个四川大学教授成果转化创办企业,包含赜灵生物、奥睿药业等5个”PI+上市公司“合作模式项目,已形成23个I类新药品种管线,其中已有2个品种进入二期临床;已引入世界500强企业项目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项目倍特药业研发中心。
二期项目毗邻一期,占地面积13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0.5万㎡。定位打造“BT+IT”融合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药器械销售流通四大方向,完善建设集创新研发、产业聚集、场景展示、科创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生态体系,预计2023年6月投运。
上周 2023成都硬科技年会 暨成都硬科技扑克牌发布会举行 年会发布“2022成都硬科技扑克牌榜单” 展现了成都最具代表性的54家硬科技扑克牌企业 其中,我园区4家企业上榜 让小天倍感骄傲!
成都硬科技扑克牌已经连续评选四年,助力成都硬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大会旨在展现成都硬科技企业的创新实力和成就,搭建产业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成都硬科技扑克牌榜单展现了成都最具代表性的54家硬科技扑克牌企业:覆盖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的全产业链。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核心技术、领先产品、优秀团队和良好口碑,为成都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期 四川卫视《四川新闻联播》 播放“成都造”创新药加速提升国际竞争力新闻 园区企业迈科康生物登陆四川卫视
“锚定年度目标,水利建设稳步推进;拼经济,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聚焦创新驱动、新药研发。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在技术出海、解决'卡脖子'问题上迈出新步伐”。
成都迈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勇刚在采访中说道:两个疫苗分别是重组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和重组轮状病毒疫苗,在2023年第一季度完成了一期的入组和二期的顺利推进,(预计)2025年申报国家新药,然后2026年上市。
成都迈科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及商务总监 余自然为记者形象的讲解佐剂对于疫苗的重要性:以川菜为例类比疫苗,优质的抗原就是新鲜的主要食材,优质的佐剂就是可口的调味佐剂,一个好的佐剂能够有效地提升一款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长期以来,疫苗里新型佐剂的原材料和制剂技术被国外垄断,公司通过5年攻关,开发了2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材料,目前新型佐剂数量已做到了全球领先,两个含有新型佐剂的创新疫苗项目已处于临床阶段。
5月5日-5月7日 由VB100、动脉网、蛋壳研究院主办的 第七届未来医疗100强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园区企业 迈科康生物荣登主榜 《2023未来医疗100强榜-中国创新生物医药榜Top100》 万众一芯荣登
国内第一个针对非上市企业的创新医疗领域榜单
创立于2015年的未来医疗100强榜单是由VB100、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推出的国内第一个针对非上市企业的创新医疗领域榜单,旨在遴选真正代表未来医疗的中国创新医疗者,发现我国未来医疗产业的核心力量,推动健康医疗产业的创新变革进程。七年来,未来医疗100强评选体系不断丰富,逐步构建形成面向企业、投资机构、产业园区的全球性创新医疗健康评选生态,并向创新产品类、创新技术类评选拓展。
2023未来医疗100强系列榜单下设:未来医疗100强·主榜、未来医疗100强·上市企业创新力排行榜、未来医疗100强·澎橙奖、未来医疗100强·蔚澜奖及未来医疗100强·价值领域奖。
本评选面向医疗健康领域非上市企业展开。评选以VB100价值评估模型为基础,通过企业自主申报、VB100评审会评审、支持机构交叉评审、专家委员会终审的流程,从五大领域(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医疗/医疗服务/商业及供应链服务)中分别评选出估值排名TOP100的创新企业。估值之外,将补充考察候选企业在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重要合作伙伴资源、市场表现四大一级指标,共17项二级指标数据上的成长性与年度表现。
迈科康生物凭借其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在细分赛道深耕并取得竞争优势获得较高估值 荣登主榜 《2023未来医疗100强榜-中国创新生物医药榜Top100》
万众一芯 持续坚持精准医疗源头创新 深耕半导体测序及核酸快检技术 荣登 《中国荣获中国创新医疗器械榜 TOP100》
北科生物首席科学家蔡车国课题组研发进程再获突破!
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为Nature旗下期刊,官网显示最新影响因子为14.404分,属于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前景良好。
乳腺具有独特的出生后发育的特点,并且其发育处于高度动态变化的进程中。乳腺干细胞正常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是维持乳腺出生后高度动态发育的基础,该过程受到微环境中细胞和分子信号的精确时空调控。巨噬细胞是乳腺微环境中分布最广泛的免疫细胞,在乳腺发育和乳腺干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巨噬细胞调控乳腺干细胞命运和乳腺上皮稳态的分子机制仍不甚清楚。
2023年5月2日,北科生物首席科学家蔡车国教授团队在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题为 Macrophages maintain mammary stem cell activity and mammary homeostasis via TNF-α-PI3K-Cdk1/Cyclin B1 axi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小鼠模型和类器官模型,通过单细胞测序以及体内外功能研究,考察了巨噬细胞调控乳腺干细胞命运和乳腺上皮稳态的作用,并对其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
作者首先构建了小鼠巨噬细胞清除的模型,并结合单细胞测序、流式细胞分析以及乳腺移植重建实验,发现清除巨噬细胞以后,乳腺干细胞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下降,但向ER和PR表达的管腔细胞(luminal)分化能力增加。随后,为了更直接地考察巨噬细胞对乳腺干细胞的调控作用,作者运用3D类器官培养技术,在体外构建了巨噬细胞与乳腺干细胞共培养的体系。在该体系中,作者发现与巨噬细胞共培养能使乳腺干细胞在体外形成形似乳腺导管的、具有出芽结构的乳腺类器官(图1)。有意思的是,该体系下形成的乳腺类器官具备良好的激素应答能力,在催乳素的刺激下展示出分泌乳汁的功能;同时在移植实验中,乳腺类器官表现出更强的乳腺再生能力。该研究结果说明巨噬细胞不仅能够促进乳腺干细胞的增殖,亦可以维持其有序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
作者进一步解析了巨噬细胞调控乳腺干细胞活性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体内外功能验证,作者证实巨噬细胞通过分泌TNF-α调控乳腺干细胞的功能,使用TNF-α细胞因子处理乳腺干细胞能够重现与巨噬细胞共培养产生的效应。最后,作者通过整合分析转录组数据和功能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分泌TNF-α并激活细胞内的PI3K-Cdk1/Cyclin B1信号从而调控乳腺干细胞活性的分子机制。
图1. 巨噬细胞共培养形成的乳腺类器官免疫荧光染色代表性图片;
图2. 巨噬细胞通过TNF-α-PI3K维持乳腺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乳腺上皮稳态
2023开年 我园区优秀企业海创药业频传捷报 海创药业自研HP501缓释片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联合用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长期治疗的临床试验 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
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剂 ,通过抑制尿酸生成达到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但单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醇或非布司他进行治疗大约有40%-60%的患者血尿酸浓度不能控制到理想水平;
尿酸氧化酶类,通过分解尿酸而降低血尿酸水平,但该类药物的使用易产生抗体,对高尿酸血症的慢性治疗作用有限;
肾脏尿酸转运体(Urate Anion Transporter 1,URAT1)抑制剂 ,通过抑制URAT1的活性,通过抑制URAT1的活性,减少尿酸盐的重吸收,从而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但已上市药物苯溴马隆有导致严重肝脏毒性的风险。
HP501是海创药业自主研发的高活性、高选择性URAT1抑制剂,通过联用HP501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将对控制血尿酸水平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增强降低血尿酸的疗效。本次获受理的临床试验申请为HP501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联合用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痛风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普遍化、年轻化趋势。2020年全球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人数达9.3亿人;2020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人数达1.7亿人,痛风已成为我国第二大代谢类疾病。目前已上市的主流高尿酸血症/痛风药物在安全性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开发安全性更高的高尿酸血症/痛风药物可解决当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自首次临床试验获批以来,HP501已完成多项单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I/II期试验,现有临床试验数据均显示HP501在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023开年后园区孵化企业,海创药业成果斐然、硕果连连
海创药业口服PROTAC药物HP518临床申请正式获得美国FDA批准 海创药业HP501缓释片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的联合用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海创药业自研FAK抑制剂HP530S片 拟用于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 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
HP530S片是具有高活性及高选择性的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抑制剂,属1类新药。通过抑制FAK调节其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增殖和血管生成等作用。
目前实体瘤的治疗方案中,存在治疗后肿瘤耐药、免疫逃逸及安全性的风险。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实体肿瘤,其相关的临床治疗需求将随之增加。因此,开发新的安全且有效的治疗实体肿瘤的药物,将有利于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HP530S临床前毒理学数据显示其安全性可控,药效学结果显示,单药对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具有抑制作用,且其联合治疗表现出强效的抗肿瘤作用。HP530S临床前数据证明可抑制肿瘤转移,有望提高局部免疫功能,从而增效靶向药物、化疗药物以及免疫治疗的药效。HP530S具有和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实体瘤的潜力
小天前线速报!! 园区企业百利药业传来好消息! 全球首个 EGFR x HER3双抗SI-B001的 III期临床研究方案专家讨论会 于3月4日在广州成功召开 标志着百利天恒创新药研发管线 正式迈入III期的新起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张力教授
主要研究者张力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讲到:“SI-B001在I期和II期临床试验中,均表现出了相当好的疗效,研究结果令人鼓舞。III期注册临床方案已和CDE沟通,希望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推动SI-B001的早日上市。”
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博士对莅临本次III期临床研究方案讨论会的28家参研中心和主要研究者表示欢迎,对张力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者团队在该项目前期试验的付出予以感谢。朱总讲到:“SI-B001是百利天恒创新药管线上率先进入III期的项目,也期待与专家们一起努力,共同推动更多项目尽早上市。”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全国28家研究中心近50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参与,就SI-B001的III期临床研究方案细节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随着方案的定稿,SI-B001即将正式迎来III期临床,我们也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高质量的完成这项全球首个EGFRxHER3的临床试验,最终实现产品的顺利上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强有力的治疗药物,让更多肿瘤患者得获得更优治疗。
园区企业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CM310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III期确证性临床研究(试验方案编号:CM310AD005)已完成揭盲及初步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终点均成功达到。详细的临床研究结果将在后续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上予以公布。
CM310AD005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确证性临床研究,主要用于评价CM310用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受试者的疗效、安全性、PK特征、PD效应和免疫原性。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以1:1的随机比例,分别接受CM310(600mg-300mg Q2W)和安慰剂治疗。以治疗16周时达到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75(EASI评分较基线降低≥75%)的达标率及研究者整体评分法(IGA)评分达到0或1分且较基线下降≥2分的达标率为共同主要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的主要疗效终点均成功达到,安全性特征良好,且与既往结果一致。康诺亚计划于近期就递交CM310用于成年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治疗的上市申请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进行沟通。
CM310是一种针对白介素4受体α亚基(IL-4Rα)的高效、人源化抗体,其为首个国产且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申请批准的IL-4Rα抗体。通过靶向IL-4Rα,CM310可双重阻断白介素4 (IL-4)及白介素13 (IL-13)的信号传导。IL-4及IL-13为引发II型炎症的两种关键细胞因子。CM310已在过往多项临床试验中,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及令人鼓舞的功效。
海创药业自研1类新药德恩鲁胺(HC-1119)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中国III期临床数据将于2023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首次发布。
2023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23 ASCO Annual Meeting)将于2023年6月2日至6日在美国芝加哥以线上线下混合会议形式举行 。ASCO年会是全球肿瘤治疗领域规模最大、受众最广、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盛会,将汇集世界一流肿瘤学专家及全球最新肿瘤学科研成果,大量重磅研究发现及临床研究进展将于ASCO年会首次发布。
海创药业自研前列腺癌1类新药德恩鲁胺(HC-1119)中国III期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将于2023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首次发布; 3月23日,德恩鲁胺新药上市申请(NDA)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有望获批成为前列腺癌领域潜在Best-in-class AR拮抗剂;此次德恩鲁胺中国III期临床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也标志着相关临床数据得到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认可 。
德恩鲁胺(HC-1119软胶囊)是海创药业自主研发的、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1类新药,是第二代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恩扎卢胺的氘代药物,已列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德恩鲁胺(HC-1119软胶囊)作为AR抑制剂,能够竞争性抑制雄激素与AR结合,阻断AR信号通路的传递,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从临床及临床前结果分析来看,与恩扎卢胺相比,德恩鲁胺有效性更高,80mg德恩鲁胺与160mg恩扎卢胺疗效相当,病人依从性更好;安全性更好,已有临床受试者中尚未有癫痫发生;且德恩鲁胺化合物专利将于 2032 年到期,专利有效期更长。
德恩鲁胺(HC-1119软胶囊)有望获批上市成为首款治疗阿比特龙/化疗后的 mCRPC 的国产创新药物,填补相关治疗领域的空缺市场,解决患者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评价HC-1119软胶囊在醋酸阿比特龙和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受试者为经醋酸阿比特龙和多西他赛治疗失败或不可耐受或不适合多西他赛治疗的mCRPC患者。
《评价HC-1119软胶囊在醋酸阿比特龙和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受试者为经醋酸阿比特龙和多西他赛治疗失败或不可耐受或不适合多西他赛治疗的mCRPC患者。
百利天恒将在 2023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上展示 5 项重要临床研究成果,包含 双抗 SI-B001 两项、SI-B003 一项、四抗 GNC-038 一项和 双抗 ADC 药物BL-B01D1 一项,其中 BL-B01D1 为口头报告。
BL-B01D1:是目前在唯一在临床研究阶段的靶向 EGFR X HER3 的双抗 ADC 药物, 已在头颈、胸部、消化道、泌尿等多个治疗领域开展临床研究, 特别在 EGFR 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现出了令研究者惊艳的突破性疗效, 并首次入选 ASCO, 将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分享。
Izalontamab(SI-B001)是目前全球唯一在临床研究阶段的靶向 EGFR X HER3 的双抗药物,已在多个 II 期临床试验中表现了具备突破性疗效的有效性和良好的耐受性。Emfizatamab(GNC-038) 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四特异性抗体药物, 已在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急性血液淋巴瘤的 I 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Danvilostomig(SI-B003)是靶向 PD-L1 x CTLA4 的双特异性抗体, 正在开展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相关报告时间和形式:(tips:所有时间均为美国中部时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腺外科、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上海纽约大学、四川华曙图灵增材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在全球首个实验视频期刊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JoVE》 (可视化实验杂志)上正式发表视频文章:
文章主要提出了一种建立个性化3D打印模型的新方法,用于甲状腺手术的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中甲状腺癌症占14%-21%,甲状腺癌症手术区的解剖结构复杂。术前全面、仔细地评估肿瘤的位置及其与包膜、气管、食管、神经和血管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DICOM图像的3D打印模型建立方法。为每一位需要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建立了甲状腺手术的个性化3D打印模型,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手术的重点和难点,为选择关键部位的手术方法作为基础。结果表明,该模型有利于术前讨论和手术策略的制定。特别是,由于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在甲状腺手术区的位置显示清晰,可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对它们的损伤,降低了甲状腺手术的难度,也降低了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与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个性化3D打印模型更为直观,有助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沟通。
暑气日升,绿荫渐浓 万物迎来飞速生长的季节 园区企业海博为药业 也在辛勤耕耘中迎来收获的喜悦
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HBW-3220胶囊的临床研究成果“HBW-3220胶囊在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I期临床研究”入选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摘要内容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5月25日下午5:00在ASCO.org/abstracts 在线发布。
自主研发的PAK4抑制剂的研究成果“一种高选择性口服PAK4抑制剂HBW-008-A可有效改善PD-1的疗效”入选2023年美国药理与实验治疗学会(ASPET)年会,将以现场海报及线上两种形式在会上同时展出,该会议将于美国时间5月18日至21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
自主研发的Nav1.8抑制剂HBW-004285胶囊正在健康受试者中开展I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第1个剂量组8例健康受试者的试验期给药、采血、观察和试验后随访,受试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即将进入第2个剂量组的单次给药剂量递增研究,预计2023年完成I期临床试验并启动II期临床试验。
2023年4月18日,成都硬科技年会及成都硬科技扑克牌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海博为药业通过创新、经营、生态三个维度搭建的10项指标体系考核,成功入选2022年度最具代表性的54家硬科技扑克牌企业,其核心技术、领先产品、优秀团队和良好口碑得到业界的极大认可。
截止目前,HBW-3220胶囊I/II期B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已顺利完成了15mg、30mg、60mg、90mg、120mg五个组别的安全性、耐受性剂量爬坡研究工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DLT(剂量限制性毒性)事件,安全性良好,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PK)分析显示HBW-3220具有良好的PK特征。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HBW-3220胶囊对服用和未服用过不可逆BTK抑制剂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此外,在某些B细胞淋巴瘤亚型中,HBW-3220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趋势。而且临床前研究显示,HBW-3220不仅对野生型、C481S突变型BTK激酶有很好的抑制活性,对PLCγ2(BTK下游分子)突变、L528W突变的抑制作用也显著优于已上市的BTK抑制剂,预计随着入组患者数量的增加,HBW-3220的临床疗效和差异化优势会更加明确。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成立于1964年,是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致力于癌症的预防、治疗以及改善对患者的护理,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45,000名成员。ASCO年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会议汇集了全球肿瘤学医生和专业人士、患者倡导者、工业界代表和主要媒体,共同探讨当前国际最前沿的研究发现和临床试验成果,是肿瘤界首屈一指的交流盛会。
美国药理学和实验治疗学会(ASPET)是一个拥有5,000名成员的科学协会,其成员为学术界、政府、大型制药公司、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和非营利组织开展基础和临床药理学研究和工作。ASPET成员包括神经科学家、毒理学家、化学生物学家、药剂师、心血管科学家等,ASPET会员的研究工作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剂,以对抗现有和新出现的疾病。
5月23日,园区企业成都西岭源药业与成都倍特药业,合作开发的碘克沙醇注射液获批生产(国药准字H20233563,H20233564)
并视同过评碘克沙醇是倍特继碘普罗胺全球首仿之后,《成都西岭源助力倍特:碘普罗胺注射液首仿过评》,又一个上市的造影剂大品种,标志着西岭源药业和倍特药业长期战略合作的第二个重要里程碑。
碘克沙醇注射液是一种X射线造影剂>,为第三代等渗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用于心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外周动脉造影、腹部血管造影、尿路造影、静脉造影和CT增强检查等。碘克沙醇注射液原研厂家为挪威的GE
Healthcare AS,商品名为威视派克
(Visipaque),1996年在美国获批上市,200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近年来在全球的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1年碘克沙醇相关剂型全球销售额约为9.3亿美元。
据米内网数据,此前碘克沙醇国内市场快速飙升,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从2015年的11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47亿元。受第五批集采降价影响,该产品2022年销售额约为20亿元。
近期,成都智算中心与天府生命科技园达成合作,为其打造从底层云资源到上层园区管理的一体化智慧健康园区解决方案,这是成都智算中心结合本地优势行业落地智慧应用的一次典型案例,目前该项目已在逐步落地实施过程中。
天府生命科技园是四川省、成都市和高新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是中国西部生命科技产业门户,也是国际医药和医疗机构与西部研发合作的重要基地及国内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天府生命科技园作为该核心区重要载体,集医药及相关学科的研发、产业增值服务、商务生活配套为一体,是医药技术、资金、管理、人才、政策的综合集成,主要聚焦于创新生物制剂、化学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细胞治疗、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此次,成都智算中心围绕“打造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特色园区”的目标,推动以人为本的智慧园区建设,充分考虑园区人员切身感受,从健康、生活、环境三个方面对园区进行智慧化提升。
未来将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通过泛在化智能设备,对园区环境、员工数据等进行全联接,从个人服务、园区管理、支撑系统以及应用终端四个方面出发,围绕园区服务实现数据全融合,使园区更安全、更舒适、更高效,并以更低的运营成本为园区人员提供智慧化服务,打造以人为本的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特色园区。
成都智算中心自上线以来,已联合97家企业累计完成193个昇腾生态相关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覆盖各个行业。近期上线的应用超市,正是从这193个方案中精心筛选出20余个解决方案,涵盖智慧城市、互联网行业、制造行业、遥感行业、新能源行业、交通行业、通信行业等11个行业,更多方案还在持续推出中。
本月,园区企业佳医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责任公司与罗氏诊断中国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全国首家“罗氏诊断数字PCR创新中心”,在天府生命科技园正式挂牌成立,双方将基于罗氏诊断数字PCR整体解决方案,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精准医疗领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
“罗氏诊断数字PCR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成都高新区佳医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罗氏诊断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成都高新区卫生健康局、成都高新区社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罗氏诊断产品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并见证。
嘉宾合影
成都高新区卫健局副局长刘赵峰表示:
此次佳医实验室与罗氏诊断共建的全国首家“罗氏诊断数字PCR创新中心”落户成都高新区,积极响应了高新区医药卫生建圈强链的产业发展政策,丰富了我区优质的医疗资源,填补了高新区乃至成都市的检验技术空白,将助力成都市精准医疗的发展与创新。希望合作双方以此为契机,不断引进转化更多的医疗检测技术服务,造福更多的人民群众。
成都高新区社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白龙表示:
“佳医实验室作为高新区国有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
致力于打造国企办独立医学实验室标杆。此次与罗氏诊断联合成立全国首家“罗氏诊断数字PCR创新中心”,旨在推动精准检测在成都高新区快速落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领先的检测技术服务。
双方将聚焦精准医疗创新, 加速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与应用,共同推进医学前沿技术的探索,持续提升临床检测品质,推动精准医疗进入更高标准发展,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罗氏诊断中国高级总监-生命科学部王峰表示:
“今天,我们很高兴能与佳医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全国首家‘罗氏诊断数字PCR创新中心’。相信通过我们双方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力推动我国精准医学转化与创新发展,造福更多中国患者。”
数字PCR作为革命性的第三代PCR技术,凭借绝对定量、高灵敏度、
高精准度,以及高效、方便等优势,被认为是分子诊断赛道未来最关键的技术平台之一。近年来,数字PCR技术也在精准诊疗实践方面展
现出了巨大的潜能,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生物制药等领域。
未来,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创新优势,以数字 PCR
在肿瘤、感染等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联合推动检测项目的科研转化与推广合作,为助力精准医疗的持续创新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4月14日,由四川华曙图灵与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建的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启动会暨学术研讨会正式举行
会上,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卫东致辞,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四川华曙图灵增材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是新形势下实现精准医疗的重大突破,是推进国家精准医疗战略、提高医院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里程碑。中心通过搭建“医产学研用”全链条、全方位的协同合作平台,推进医工结合,推动创新技术先试先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对进一步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医疗服务和科研学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成都市高新区生物产业局健康产业处处长黄鹏宇在致辞中表达了殷切希望,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四川华曙图灵增材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作为成都市高新区医学3D打印公共科研平台,进一步贯彻落实“建圈强链”的决策布局,不仅推动了高新区在医疗3D打印、精准医疗、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历程,更是推动了成都市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四川华曙图灵增材制造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勇致辞表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双方合作正式启动,华曙图灵作为共建单位,将全方位多层次加强深度合作,将协同医院努力把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打造成“医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项目,促进成都地区医疗产业发展。
随后,成都市高新区生物产业局健康产业处处长黄鹏宇,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郭强、副院长王永生,华曙图灵总经理黄勇上台,共同为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正式启动揭牌。
为促进3D打印在临床医疗的应用,可视化、精准化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启动仪式后,进行了学术研讨。由华曙图灵副总经理陈小均、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李涵、医务部副部长唐兵华分别作《医学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3D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项目介绍及前景展望》专题分享。
会议结束后,参会领导、嘉宾及各科室临床专家共同参观了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沟通交流促进3D打印创新研究合作。
2023年5月5日,我园区企业海博为药业与成都华神科技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了解,此次签约是华神科技和海博为药业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探讨强强联合的一次积极尝试,双方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双方深度合作,加强互动,进一步提升药品研发能力,共襄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助力未来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特别是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产品。
华神科技董事长兼总裁黄明良表示:
海博为药业创始人李英富博士从事药物研发20多年,拥有丰富的创新药研发和管理经验,对药物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他的带领下,海博为药业组建了一支既务实肯干、又拥有极强创新能力的专业研发团队。他们勇于挑战,致力于开发国际首创和国际最优的原创新药,并且在成立四年多的时间里已获得3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申请26项发明专利,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相信通过本次战略合作,华神科技和海博为药业能够强强联合,携手共赢,为未来全球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博为药业董事长兼总裁李英富表示:
华神科技致力于打造成为集现代化中医药和合成生物为一体的国际创新医药产业集团,拥有多样化的品规品种,始终保持着业内领先的市场占有率。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黄明良本着利他精神,有着超强的商业决断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本次合作,海博为药业和华神科技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为患者开发出质优价更优的中国好药!